藏

王川: 总结一些微妙的难以纠正的投资和创业上的错误

硅谷王川#

@Svwang1

Aug 3, 2022

via: bule thread

via: Twitter

和朋友交流,总结一些微妙的难以纠正的投资和创业上的错误。很多人容易被表象上的光环和泡沫所迷惑。比如电影业,看上去很光鲜 glamorous, 和各种明星参加各种聚会时,容易被冲昏头脑。但实际上对技术创业者而言,赚钱的机会不多,市场相对很小。 1/

即使是最成功的案例,如 Pixar, 当年在做一个项目时,因为某员工误操作,使用 rm -rf 指令删掉全部文件,损失了几个月的劳动成果,幸亏另外一个员工因偶然原因在家里有备份,否则公司都可能垮掉。2/

人们本能的想简单模仿道听途说的周围成功案例,但每个人的专长不一样。别人能做成,你可能做起来很吃力。即使是同一个人,上次做成了,下次做类似的事情,可能因为环境的改变,完全做不成。某个 VC 基金因为赶上牛市和投中的一个公司,这一轮回报好几倍;但下一轮因为竞争者更多,估值更高,3/

实际长期回报可能惨不忍睹。但因为大家都爱吹嘘自己某个阶段的成功案例,而这种事情又会被添油加醋的传播,甚至十几年后还在传播某个过时的特例。所以模仿者会有一种 "为什么别人都成功了,而我模仿这么多年就是无法成功" 的深深的挫折感。4/

因为人性中的 "邻居的草坪更绿,老婆是别人的好" 的心理,在没有客观公开的数据验证的时候,人们容易凭想象高估别人的回报,低估自己的现有成就 / 高估自己的困难,而草率的抛弃现在的优势,不顾一切的追逐自己想象中的泡沫。5/

很多在传播的表面上的成功案例,背后的微妙的风险,巨大的精神压力,体力消耗,没有经过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的。而且有些致命风险是要若干年后才暴雷,比如从 2022 年一月以来,有名有姓的俄国石油天然气寡头,已经有六个人死于非命,还有若干人正在路上。6/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这类认知上的偏差和行为习惯极为顽固,十年后,二十年后,会发现有些人还在重复同样性质的错误。一个原因似乎是,很多人会把决策构建于 "周边朋友圈的局部经历经验" 基础之上,缺乏 nuance 和全局化的视野,缺乏对真实底层机制的深刻理解,行为模式基本就是 "刻舟求剑". 7/

很多人高估了面谈的价值,极大低估了冷静用写作思考的价值。口头交流时,很多背景信息数据和假设容易被忽略,容易轻率得出某个结论,人越多越容易被情绪气氛误导。而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反复验证各种数据和假设,冷静推导,最后往往得出一些让自己 "倒吸一口凉气",和直觉完全不一样的结论。8/

不管你做什么,做事的时候,最好能够不断较快的获得各种反馈,这样自己可以迅速调整策略,而且因为各种积累的微小的正反馈,自己可以长期保持较大的内驱力。不要盲目执着的相信别人编造的某个叙事,等到七八年痛苦的忍耐之后,才发现这完全是个骗局,岁月早已蹉跎。9/

尽量让你做的事情 "可逆",或者 "可逆" 的代价足够小,小到可以承受。在跨入 "不可逆" 区域之前,要书面推演,把风险写出来,确保自己可以承受。否则头脑发热,一次性投入很多,几天内犯下不可逆的错误,要擦屁股几年才能纠正,这样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10/

要尽量从全局角度理解事物的底层机制,寻找可以重复的规律。真正可以重复的规律,是巨大的金矿。没有全局视野,不可避免的会把自己的局部经验和被输入的虚假信息,总结出错误的相关性,误导自己几十年,而一直无法跳出怪圈。11/

大部分直觉,只在有限的行业,时期和地区适用。把自己的各种直觉的经验,不假思索的默认推广到别的行业 / 时期 / 地区,是各种顽固的决策错误的根源。

FIN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